海南海大源欢迎您!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网

知识创造价值  诚信赢得尊重
海大源欢迎您!
66185800  66298600
海大源欢迎您!
知识创造价值 诚信赢得尊重
  
    
2012年海南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发展心理学考点b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12-11-15 | 9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婴儿期(0-3岁)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⑴头尾原则⑵近远原则⑶大小原则
二、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
   2.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
三、1.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2.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四、6-12个月婴儿的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
五、1.按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婴儿直觉行动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⑴直观性和行动性⑵间接性和概括性⑶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⑷思维的狭隘性⑸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六、1.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自发性微笑(0-5周,反射性,不是社会性的)
   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不区分熟人与陌生人,已属社会性的)
   ⑶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对熟人笑多,真正属社会性的)。
   2.婴儿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儿童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经常有恐惧感,会导致儿童形成怯懦的人格特征。婴儿的恐惧可分为:⑴本能的恐惧⑵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⑶怕生(也称陌生人焦虑)⑷预测性恐惧。
   3.婴儿的气质类型:⑴容易型⑵困难型⑶迟缓型。(由托马斯和切斯划分)
   4.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⑴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⑶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5.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⑴安全型依恋⑵回避型依恋⑶反抗型依恋。
   6.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两阶段:
   ⑴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⑵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认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发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方 加

便 我

沟 微

通 信

​​证书信息
  
网站导航
<--这段代码是专属于这个站点的:www.aouee.net 此段代码添加前,请勿添加到其他站点,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