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难度分析
1.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在能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人格测验)中,类似的指标是“通俗性”,即取自相同总体的样本中,能在答案方向上回答该题的人数。
2.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
3.难度的计算:⑴二分法记分的项目;⑵非二分记分的项目。
4.由于选择题允许猜测,备选答案的数目越少,机遇的作用越大,越不能真正反映测验的难度。
5.试述项目难度水平的确定。
⑴项目难度的确定。
进行难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筛选项目,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的目的、性质以及项目的形式。为了使测验具有更大的区别力,应选择难度在0.50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在选择题目时,最好使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0.50,而各题难度在0.50 0.20之间。当测验用于选拔或诊断时,应该比较多地选择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对于选择题来说,P值一般应大于概率水平。P值等于概率水平,说明题目可能过难或题意不清,P值小于概率无意义,说明题目质量有问题。对于是非题而言,其难度值应该为0.75最合适,而对于四选一的题目,其难度值约为0.63时〖CP=(4+1)/2×4=0.63〗最为合适。
⑵测验难度的确定。
测验的难度直接依赖于组成测验的项目的难度。通过考察测验分数的分布,可以对测验的难度做出直观检验。偏态分布又有“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两种。正偏态分布得分多集中于低端,因此必须增加足够数量的较容易的题目;负偏态分布得分集中在高分端,说明测验过易,必须增加足够数量的有较高难度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