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的机制
学习:人在一定环境影响下其行为改变的过程
1. 经典条件作用与联想学习
2. 操作条件作用与强化学习
3. 替代强化与观察-模仿学习
①经典条件作用与联想(association)学习
经典条件作用,最早由巴甫洛夫提出。如在对狗的条件反射研究中,狗将食物与铃声联结在一起。人类也经常将某些经常用时出现的事物或语言联结起来,形成条件反射。“纳粹”、婴儿的突然失持与某种音乐、河南人与造假等、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等。
巴甫洛夫(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生于一个牧师家庭,1860年进入神学院,1870年改变成为当牧师的初衷,进入圣彼德堡大学。1895年起为生理学教授,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获诺贝尔奖。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他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发展了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他论述了基本的神经生理过程——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他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后来行为主义发展的奠基石,华生借此构成行为主义纲领。主要著作:《心脏的传出神经》(1883)、《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等。
–②操作条件作用与强化学习
分正负强化,是学习轮的核心概念。人在任何情境下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在多次学习之后还会成为习惯,以后迁到类似情境便会做出类似的反应。“种植行为,收获习惯,收获性格,种植性格,收获命运。”人或动物在强化中不是完全被动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别人伸手过来,我会与其握手。别人冒犯了我,我会以牙还牙也可能以德报怨,一切都由早期的学习决定。
斯金纳认为反应的后果影响进一步的行动,这些后果产生于外部环境,环境引起行为的变化,一个人将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是他自己与众不同的强化和惩罚史直接决定的。
其他精神分析学者的主要观点: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集体无意识理论、原型理论、心理类型观、荣格与弗洛伊德心理学思想的比较、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自卑情结、补偿与过度补偿、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霍妮与弗洛姆)、精神分析的人际关系学派(沙利文)、安娜·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分析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1.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精神活动是由意识与潜意识活动组成的,借助于象征语言(梦、幻想)而互相交流。精神活动具有力求将意识与潜意识整合为一体的倾向。这个学派认为,帮助病人正确面对其潜意识活动,便可增进内省能力,使精神症状得以缓解。
2. 提出“集体潜意识”理论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世世代代的先祖活动经 验库存在生命中形成的遗传痕迹,也就是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经验在精神最深层的积淀。荣格曾以岛的比喻区别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下部分是个体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即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始于个体的早期经验,是被压抑的冲动、愿望和被遗忘的早年记忆 ;集体无意识则包括婴儿以前的全部时间,包括无数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先天性。
集体无意识的发现是荣格通过对自己和病人的梦、幻觉的考察,以及对非洲、美洲土著人进行考察的结果。荣格发现,在不同个体的梦中,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神话、图腾、传说和宗教艺术中往往会发现相同的主题和类似的表象,他称之为原始意象。这表明,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依靠遗传获得了一种对各类情境做出反应的预定模式,或者说人能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并做出反应。例如人对黑暗的恐惧,是因为我们的先祖对这些恐惧有着千万年的经验。无数次重复的祖先经验嵌进了人类的心理结构之中,并通过获得性遗传深深地印刻在生命系统之中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的来源。
集体无意识是以原型(Archetype)的形式存在的。原型是人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一种先天倾向性或潜在可能性。根据荣格的观点,原型在我们的精神中只是以“没有意义的形式”出现的,仅仅代表着某种知觉和行动的可能性。当环境中某种特定的情境出现时,我们心中相应的原型就会被激活,并像一种本能驱力一样产生出一种强制性。荣格认为,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个原型,因此所以我们所拥有的原型种类是非常多的,其中主要的有自性原型、阴影原型、人格面具原型、阿尼玛、阿尼姆斯等。
原型或称为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灵感。